• 找鲜花
全国客服热线/企业微信
18939884868
我的购物车
全部鲜花分类
搜索
鲜花网服务热线
鲜花网服务热线

相关专题: 送花常识 结婚送花 生日送花 送花艺术 鲜花常识 商务送花 道歉送花 开业送花 乔迁送花 生子送花 探病送花 毕业送花 结婚纪念送花 送花给女朋友 送花给朋友 送花给领导 送花给孩子 送花给长辈 送花给老师 送花给同事 送花给客户 送花给父母 送花给妻子 送花给老公 送花给亲属 异地送花 祝寿送花 求婚送花 求爱表白送花 双十一鲜花 感恩节鲜花 圣诞节鲜花 春节鲜花 情人节鲜花 三八妇女节鲜花 母亲节鲜花 父亲节鲜花 七夕节鲜花 教师节鲜花 中秋节鲜花 520鲜花 护士节鲜花 端午节鲜花 重阳节鲜花 元宵节鲜花 建军节送花 送花开学 送花追思 祝福语 花语
七夕节起源、民俗及传承价值
一、起源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二.民俗特色

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民间习俗。七夕的重头戏主要在女孩的身上。因为传说中,织女的手艺极巧,能织出云彩一般美丽的天衣。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间发展出了一种"乞巧"的习俗。乞巧的习俗大约早在汉代就已形成,只不过是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结合。另外,七月正值各色植物活泼朝气的盛夏,一些七夕节风俗还与夏季特有的季节特色紧密相连。

1、针线

女孩子们乞巧用的器物都极为精细。乞巧用的针就有很多种,双眼、五孔、七孔、九孔,精细异常。七夕晚上,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看谁先穿过就是"得巧"。另一种丢针卜巧的方法,是在七夕的中午,放一盆水在太阳下曝晒,过一段时间后,空间中的尘土就会在水面上结成一层薄膜。这时把针丢在水里,有了薄膜的支撑,针就会漂浮在水面上。水中便清晰可见各异的针影来。如果针影是云彩、花朵、鸟兽之形,就是得巧。反之,若呈现细如线、粗如槌的影子,就是未能得巧。

2、鲜花

除了针线,女子们还在鲜花上做文章。有些妇女采集各种鲜花,放在盛有水的铜盆里,放在露天的庭院中,第二天取来搽面,据说可使皮肤娇嫩白净。还有些妇女捣凤仙花,取汁,染在无名指和小指甲上,称"红指甲"。

3、唱歌

唱《乞巧歌》也是过七夕节重要的一项活动。歌是这样唱的:"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

4、祭织女

除此之外,七夕当天还得在月下设香案,供上水果、仙花向织女乞巧。供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瓜果,如果夜里有嬉子(一种小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就表示该女子已得巧。讲究一点的,如唐朝宫女,就把喜子放在小盒子中,第二天早晨打开来看。如果网结得不好就是巧乞得少。

5、窃听哭声

七夕情人节还有窃听哭声之说。据说听哭声的人必须要是个童女,在夜来人静之时,悄悄的走进古井旁边,或是葡萄架下,屏息静听,隐隐之中如果能听到牛郎、织女对谈或是哭泣的声音,此女必能得巧。

6、许愿

虽然说七夕节上少女是绝对的主角,但已婚的人和年老的人也都各怀所愿,等着在七夕节这天许下美好的愿望,于是七夕俨然成了一个许愿的日子。据说七夕当夜拜牛郎、织女时,马上下拜,说出自己的愿望,不管是乞富、乞寿、乞子,莫不灵验。但是所乞求的愿望一次只能有一种,而且要连乞三年才会灵验。

7、预告收成

据说七夕的天河,还可预告当年的收成,天河明显,收成就好,粮价就低;天河灰暗,收成就不好,粮价就高。还有一些地区在七夕做"青苗会",也是一种许愿的活动。

8、玩偶

北宋时期,汴京城到了七夕前几天,市面上还会推出各式应节的特殊产品。例如以蜡铸成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做成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称之为"水上浮"。有人还用蜡制成婴儿玩偶,妇女买回家后将玩偶浮在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还有人在七夕前几天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在磁碗里,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七月也是荷花盛开之际,有人便动脑筋,折下未开的荷花,做成假的双头莲,造型可爱,颇受时人欢迎。

9、晒书、晒衣

夏季特有的炎热阳光,又促成了另一项七夕的习俗--晒书、晒衣。历史上关于文人晒书、晒衣的习俗有过几则有趣的小故事。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考虑到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司马懿决定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暗中探查真相。当时正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按照风俗,正在家中晒书。亲信回去后禀报魏武帝说司马懿并没疯,而且还在家中晒书。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刻收押。司马懿只好乖乖的遵命回朝。

另外,汉代还有晒衣的风俗。魏晋时,这一风俗也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三.传承价值

七夕节对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其中,深入人心的牛郎织女是中国民间文学的重要题材,它与民俗生活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间活动,是文学、民俗学、游艺诸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城市一般不过七夕节,在农村还保留着相关节俗,一些传说也还在流行,但乞巧活动已经淡化,所以七夕节的文化内涵正在逐步弱化,需要加以挖掘和保护。


来源:中国文明网

发布人:买花网.com
发布时间:2008年8月4日
此新闻已被浏览 339
http://www.shmaihua.com/shmnews-1569.html
手机版访问:七夕节起源、民俗及传承价值
上一篇:七夕推荐产品-49枝玫瑰特价
下一篇:七夕送礼技巧 之 时尚浪漫礼
相关资讯:
 ·无糖蛋糕网上订购,无糖蛋糕送货上门_蛋糕常识做法-蛋糕速递网
 ·崇义汽车站附近有蛋糕店么
 ·新加坡蛋糕店